Millions of punchline AI advertorials, Asia fans are waiting for goods! Free sign up as an AI writer, realize your talents, and earn adsNFT

  • 文章瀏覽數 : 1445

  • 文章轉貼數 :

真相總是殘酷的,我們漸漸發現:越努力越忙碌,越忙碌越貧窮,我們依舊擺脫不了月光族,打工族,啃老族,蝸居族等眾多代號。

我們每天穿梭於城市的各個職位,坐在光鮮的辦公大樓,從事著看似高級的工作。我們渴望逆襲,於是擼起袖子加油工作,甚至模糊了「生活」的存在。然而,真相總是殘酷的,我們漸漸發現:越努力越忙碌,越忙碌越貧窮,我們依舊擺脫不了月光族,打工族,啃老族,蝸居族等眾多代號。

那麼,貧窮與忙碌背後,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本文將嘗試為大家解答兩個問題?窮忙思維是什麼?如何過渡改變?窮忙,說到底是思維方式出了問題窮忙主要分為兩方面:窮說的是金錢,忙說的是時間。


窮忙思維的第一面:用時間來換金錢

大學畢業後,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台北的一家地方報做記者,剛畢業薪水少得可憐。有一次,我要去採訪一個拍台北101拍了幾十年獲過各種大獎的攝影師。攝影師的家離我的住處不遠,搭計程車大約20分鐘,但走路就要1個小時了,我選擇了走路去。哦對了,那是個六月仲夏。

吃完午飯,頂著巨大的太陽,我出發走過去比預計慢了半個小時,1個半小時後我到了攝影師的家。中途的採訪進行了大約4個小時,結束後又花了1個半小時走了回去。來回步行的3個小時,我省掉了兩次車錢。我抱怨著自己太忙了,只是一個採訪就用掉了7個小時,若再將採訪寫成稿件,至少要再花2~3個小時。

然而,有一個問題出現了,我原本可以用一天的時間跑2條新聞,因為步行只跑了1條,雖然省出了車費卻損失了價格更高的稿費。我看起來很忙,卻越忙越窮。我想,生活中有很多人,為了能免費看到書,追一部劇,拿到一個不可描述的種子,充分發揮中國人勤勞智慧的本色,翻遍網站求遍網友耗完時間。

但正是這樣,往往容易讓我們陷入糟糕的惡性循環:

對金錢渴望 – >注意力集中到錢上 – >做出錯誤認知與決定 – >放大對金錢的渴望 – >惡性循環。

如果非要用經濟學的概念來解釋,這種窮忙思維符合「沉沒成本」,這是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花300元看電影,無論電影好不好看,這個錢都回不來了,所以你為了這300元的沉沒成本即使電影不好看也會繼續忍受,不願中途退場。現在,回過頭再去看日本作者勝間和代寫的“時間投資法”,其中那句「要不惜代價去創造時間,為了創造出時間你要捨得付費搭車」,簡直就是真理。


窮忙思維的第二面:消耗有限的自控力
有經濟學家發現,消耗有限的自控力是窮忙思維最致命的一點,經濟學上叫「決策疲勞」。決策疲勞是指,一個人在短時間內做的決定越多,越消耗精力,人也變得越疲憊。當你越疲憊,內心就不願意再一次權衡利弊,導致決策越來越隨意。我先說個故事,各位看看有沒有類似的經歷,尤其是女性朋友們。

之前有個同事,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網上購物,接二連三收到包裹我問她為什麼這麼痴迷網購,她回答我:便宜。有一次,她需要買一瓶500塊錢的洗髮精,卻因為商家「滿899免郵」的優惠,挑了一個小時,硬生生地把購物車裡的商品湊夠899元,以至於買了好多根本不需要的東西。

過了幾天,我便聽到她抱怨湊單買來的東西根本不需要,即使可以用到也根本不好用 – 既無判斷力,又無自製力。她很忙,真的很忙,每天都忙著在網上購物,找便宜貨。她說,她每看到一件商品,就要關於便宜不便宜,怎麼買最便宜,要不要買,什麼時候買這些問題來回決策,很不果斷,耗盡大量時間,猶豫不決一直挑,而且還買不到幾件合適的。


窮忙思維還有第三面:非理性的價值判斷

這點非常容易理解。今年清明假期,我和朋友去逛IKEA,正好碰上床上用品的四件套打折,大,中,小三種規格現在都是2490元。朋友想買最大的那套,即便他知道家裡被子的尺寸是M號,雖然我勸說,他還是選擇了最大的那個,而且還想要為了這個四件套重新買條被子。

這就是典型的窮忙思維,容易在價值判斷上出問題根據櫃姐的經驗:窮人更傾向於買大的「省錢」,而有錢人更傾向於合適的尺寸,為了自身需求這。在經濟學上叫「價格歧視」。聊完了窮忙思維的本質,最關鍵的是如何過渡改變。我們來根據窮忙思維的3種表現逐一對應分析。


1.花錢來節省時間,而不是花時間來省錢

剛剛我們提到“時間投資法”這本書中「創造時間去搭車」的觀點,雖然剛畢業時我不理解,但現在我很認同。書裡寫道,如果要比較一件事情,買一個東西值不值的話,一個方法是計算你的時薪來對比,是時薪反映的就是市場對你的價值的認可度。

比如月薪5萬元,一個月工作22天每天8小時算下來,時薪是284元左右。假設你想買個好本子,要284元,貴吧?但這個本子有特別的模版格式設計,不用你每天拿尺子畫線了,它未來至少能節省你一小時,這時候你就該把它買下來,而不是買個路邊攤的筆記本,自己天天畫線。

搭車的邏輯也是這樣,這是一個算經濟賬的思維,買入時間這種更稀有的資源。通過購買別人的服務,節省自己的時間。比爾蓋茨曾說過,「如果我走在路上,我掉了10美元,我不會彎腰去撿。因為我彎腰去撿的功夫,我能賺100美元。 」


2.把重要精力用在核心價值上,減少干擾

任何決策都不要在次要價值上耗費太多精力,減少決策所帶來的自控力耗散,避免做出自己時候最不想看到的那個決定。蘋果的前掌門人賈伯斯的做法雖然有些極端但很具有參考性。賈伯斯請他的好友為自己設計出100件黑色高領上衣,因為喬布斯的精力幾乎全都放在了如何將手機做到最好,根本無暇顧及穿什麼。

同樣,號稱賺錢速度最快的馬克祖克伯,也根本不在這種無所謂的事上浪費時間。


3.選擇最合適自己的,不一定要最大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很多創業者和投資者也陷入了這種窮忙思維。最常見的論調是,創業團隊初期一定要湊齊最棒的人,比如Amazon的操盤手, Google的技術,文創大牌的產品,可這樣的團隊,創業成功率卻不見得高。最近哈佛出了一項研究表明,如果你還沒戒掉以下3個習慣,你會越來越沒出息,越來越窮。

1,三分鐘熱度
2,總找藉口,自我設限
3,拒絕學習,放棄成長

HBO拍攝了一部記錄片 – “成為巴菲特”。片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巴菲特每天絕大多數的時光,都是獨自一人在自己的書房或者辦公室靜靜地度過的。他每天會花大量的時間閱讀各種新聞,財報和書籍。他的辦公室沒有電腦,沒有手機,只有身後書架上的書籍,和一桌子攤開的新聞報紙。

而他每天就坐在那裡閱讀和學習。時光靜靜流逝,他從年輕人變成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終生讀書和學習,是巴菲特堅持了一生的習慣和信仰。這部紀錄片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事實:一個人一生如果想要獲得過人的成就,注定離不開終生學習。的確,持續地學習需要費腦子,自我成長需要不斷和自己作鬥爭。遠遠不如躺在家裡玩手機,看電影來得舒服。

但是,保持好學的心態,養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將會是你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決定。


This advertorial is generated by Youuxi's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useeAI. Welcome content operators or UGC platforms to negotiate API authorization cooperation. Contact us by Email at funnpen@gmail.com 
#funnpen #youuxi #aigc #aicopywriting #contentmarketing #martech #advertising #ugc #eccommerce

本業配軟文經由有戲獨立研發MuseeAI所生成,歡迎內容業者或UGC平台商洽談API授權合作。好商品要推廣,立馬聯絡小編 funnpen@gmail.com,跟全世界做生意,用翻篇AI文案一站搞定。

Q&A看文章+賺積分+換商品
消耗有限的自控力是窮忙思維最致命的一點,經濟學上叫?
1. 健康透支
2. 決策疲勞
3. 心理障礙

完成答題賺1分,給個讚再賺1分,轉發此文賺3分,看越多文賺越多。

MemoLin

Pageviews 98662

我是 墨菲 來自工程師寫手的背景,請大家多指教!

相關推薦

瀏覽紀錄

網路銷售幕後的最佳夥伴

網路銷售事業是現代最火紅的行業,許多年輕人創業的第一選項就從這裡開始。......

LVA Public Chain hand in hand with MuseeAI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ummer of 2023, the New No......

懂ESG就懂未來活路

過去,企業經營的主要焦點通常是追求每股稅後盈餘(EPS),但現在,企業界的重要關注點已經轉向了ESG......

搭上淨零排放的列車

「淨零排放」一詞在近幾年的新聞媒體上出鏡率越來越高,超過130個國家,包括台灣都宣布要在2050實現......

什麼是複利

要談論複利效果,當然首先要對「複利」這個名詞有個精確的定義,才能夠有一個理解與比較的基準。複利最容易......

小資女神奇理財法

社會新鮮人及小資女怎麼開始投資?理財新手如何邁出第一步?......

三個窮忙的故事

真相總是殘酷的,我們漸漸發現:越努力越忙碌,越忙碌越貧窮,我們依舊擺脫不了月光族,打工族,啃老族,蝸......